印加果,營養的多年生花生

多年生作物,山區農業的多樣化幫手
2019 12月 13 – 22號

熟的印加果果實,包含種子,會自己在植物上快曬乾。

在苗栗縣卓蘭鎮,康小姐與天翔先生建立了花菇嶺農場 (悅珍祿有機星星果嶺)。他們的農業知識讓他們利用很斜坡的地形種植多樣的多年生作物。印加果與菇類是他們的重要農產品。

我先讓康小姐介紹給您們,他們爲什麽選擇把印加果栽培:

花菇嶺農場的一部分

印加果,也稱呼“星星果”,學名: Plukenetia volubilis, 大戟科 (Euphorbiaceae), 多年生爬籐植物,長度可以超過兩公尺。

用架子,印加果的藤子會長得比較好,果實也會比較容易采收。

起源熱帶南美洲,亞馬孫的原住民已經栽培印加果好幾百年,爲了吃它的像堅果的種子。

一些果實有五角星的形狀, 裏面有5顆種子…
… 但是大部分是四角形,裏面有四顆種子。

這些“堅果”含毒,但是烤之後可食,味道接近花生。它們跟花生一樣包含綜合蛋白質(~ 縂重的25%) 與脂肪(~ 50%)。脂肪的50%左右是omega-3脂肪酸,除了亞麻籽油與紫蘇籽油以外算植物油其中最高的omega-3脂肪酸含量(花生油不包含omega-3)( 1)。

印加果的花序:小雄花在上面(一朵幹掉了,一朵開花,別的都還是花芽),長雌花在下面。

印加果雌雄同株,種下八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始採收,然後它一年到頭繼續生産,每年一株可以生産400多種子。中國科學院的一篇研究( 2) 發現,最佳的種植密集一公頃4444株,種子的產量從1300到2500公斤左右(在於土壤的肥沃情況)。可以跟花生的產量對比: 一公頃最多5000公斤,用3到5個月產生。

康小姐用手撥開印加果。
試驗小規模榨油系統。
榨油渣可食,包含很多蛋白質,可以用喂動物或者當輔食。

在台灣,印加果油越來越受歡迎,但是大部分是從東南亞進口的。這個油不要用高溫度煮。現在狀況種子好像還沒有被爲了食用銷售。很可惜,感覺可以做很可口的印加果醬!

準備好爲了賣出來的印加果油瓶子。

印加果需要暖熱與比較有日照的地點,與比較酸性,排水好與全年有水的土壤。依靠一點澆水,花菇嶺農場的面南坡很合格這些條件!此外,印加果多年生(不需要耕作),全年可以採收重量低但價格高的種子,比較適合很有斜坡的農場。

農場的山坡適合多年生植物的種植。

因爲印加果是爬籐植物,它很適合加入間混作或者混林農業。花菇嶺就開始用這種概念。它也可以代替花生,對於土壤比較友善,因爲平常花生的傳統栽培方式需要翻土到很鬆。

一些果樹與香料樹間種在印加果架子中,做混林農業。

你們會怎麽種植與利用印加果呢?

更多的生態農業,我們下次分享!

註 :

(1) Kodahl, Nete. “Sacha inchi (Plukenetia volubilis L.)—from lost crop of the Incas to part of the solution to global challenges?.” Planta 251.4 (2020): 1-22. (返回內文)

(2) Yang, C., et al. “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sation independently affect seed and oil yields in Plukenetia volubilis L. plants.” 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89.2 (2014): 201-207. (返回內文)

作者: Yali

我是亞歷,法國農藝碩士,也有在台灣留學。我對於農業,園藝,植物學,昆蟲與生態都很感興趣。我建立了這個網站爲了分享對於農業的概念,經驗,創造,與研究,總是用生態農業的看法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