橄欖多樣性

四種稱爲橄欖的植物,與一個當地食譜
2019 12月 6-9號

在台灣,這些四種可食植物都稱爲“橄欖”。

台灣很常見有“產銷班”。在這種結構裏,種同一些作物的農夫可以集合,用有擔保的價格銷售他們的農產品。想買較大量的農產品的零售商一定要經過產銷班,這樣沒辦法直接施壓小農把他們的價格降低。

新竹縣的寶山鄉的橄欖先生就是專業產銷橄欖的產銷班。不過,”橄欖”這個詞其實可以形容四個不同果樹物種!在寶山都可以找得到,也都被橄欖先生銷售。

咱們看一看這些果樹,還有怎們把它們的果實加工! 在文章的結尾,我也會給你們介紹漬製台灣土橄欖的食譜。

橄欖 (橄欖科) : Canarium album (Burseraceae)

橄欖

特性: 喬木,樹高可達 10~25 公尺 ,常綠,含樹脂 , 5月開花,10月採收

原產地:亞熱帶與熱帶中國,在寶山鄉種的橄欖是台灣土橄欖

食用方式:果實可生吃,漬製,磨成營養粉(包含高鈣),中藥常用(加強胃口,改善消化);根部也可以當中藥。

油橄欖 (木犀科) : Olea europaea (Oleaceae). 世界上人吃最多的就是這種橄欖。

油橄欖

特性: 灌木或喬木, 樹高可達 15 公尺,常綠,秋天與冬天的採收

原產地: 地中海地區,不太適應台灣的濕潤亞熱帶氣候。橄欖先生的橄欖油從南非的果園的橄欖製作的。

食用方式:榨油,腌製

錫蘭橄欖 (杜英科) : Elaeocarpus serratus (Elaeocarpaceae)

錫蘭橄欖

特性:常綠喬木, 樹高可達 15 公尺,1月直接樹上採收(或者晚一點採收新鮮落地的果實)

原產地:斯里蘭卡

食用方式:果乾,果醬,漬製

莎梨橄欖 (漆樹科) : Spondias dulcis (Anacardiaceae)

莎梨橄欖,也稱爲太平洋榅桲

特性: 落葉喬木, 樹高可達 10-25 公尺,快速成長,3嵗就會開始開花,果實還沒熟就會落地然後才成熟,冬天採收

原產地:玻里尼西亞,美拉尼西亞

食用方式:生吃,果醬,果汁,果乾,煮,製作醬,漬製…

從寶山鄉看向中央山脈。

漬製台灣土橄欖食譜:

成分:新鮮台灣土橄欖,糖,鹽巴,任選:香料 (甘草之類的).

首先,短期把橄欖水煮,讓它們軟掉一點。

然後用小錘頭,中力的打開它們。核心也可以加(它也包含營養素)。把破開的橄欖與一大湯匙鹽巴一起搖一搖。

最後,把成分進去一個小罐頭。先加香料,接下來一層一層把鹹橄欖與糖放進去。每層用湯匙好好壓扁,不要讓什麽空氣在層的中間。

快裝滿就加一層糖,然後把罐頭密封。等一些天糖會液化,每一顆橄欖都要被液體淹沒,才不會發黴。如果有些橄欖沒有被淹沒,可以加糖與一點鹽巴。

罐頭開之前可以保存一些月在涼乾的地方。開之後要一周内吃完。

作者: Yali

我是亞歷,法國農藝碩士,也有在台灣留學。我對於農業,園藝,植物學,昆蟲與生態都很感興趣。我建立了這個網站爲了分享對於農業的概念,經驗,創造,與研究,總是用生態農業的看法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