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有機蔬菜的興起

桃園的 BD農場
2019 12月 2-5號

劉老闆在戶外蔬菜田。 爲了控制雜草的生長,與保存土壤濕潤,有試試用兩個辦法:用可再用塑膠佈覆蓋,或者用密集的稻草(此農場來的)覆蓋。

三年前,劉家能開始有機栽培。他的農場,蟹蟹米農場,位在桃園市楊梅區。他的開始有機農場的啓示從“生物動力農法” (BD農法,biodynamic agriculture)來的,一種依靠神秘教條的農法。可是在蟹蟹米農場,效率還是最重要,工作計劃也是凴植物與買家的需要安排,不是凴月亮的節律安排。

他的農場介紹得最好就是農夫本人!
蟹蟹米農場的一部分。

在外面的田裏有栽培米與長期蔬菜(花椰菜、甜玉米、胡蘿蔔…),那8所網室裏有種短期蔬菜(萵苣、小的十字花科…)。

網室會保護作物,避免害蟲與大雨減低產量,特別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。

這種短期葉菜的有機栽培被桃園市政府推廣,因爲每一個國小的餐廳每個禮拜有三餐需要用有機蔬菜的規定。在網室裏種短期葉菜的農夫可以每年12次產出葉菜!

網室裏可以種得很密集,就產量很高。這樣才可以快償還建立網室的價格。

缺點是這樣菜的多樣性很低,要過渡用外面買的有機肥(平常是肌糞)與澆水,然後每個作物中間要翻土(所以每年可以12次翻土!!!)。此外,很少有機質回去土裏。這樣引起土壤的結構很差,土壤生物特別不平衡,與土壤鹽化。
爲了試試避免這些問題,劉家能會用自製堆肥(多含滿分解的有機質與微生物),每年種8到10次,減少翻耕,與每個網室的作物採收之後放一些雞。

網室裏,採收之後有放雞。牠們可以吃一部分的害蟲與幫忙下新鮮的肥料。

對於外面的作物,因爲農場以前都是水田,土壤都是硬掉的黏土。所以劉家能會用深耕犁。
冬天的水田有種綠肥,然後偶爾也會加自製的生物炭( 1)。

深耕犁可以很深得鬆土(50公分一下),但是不會把土壤的不同層拌一拌,所以不會跟翻土機一樣印象土壤生物。 (照片 : 蟹蟹米農場)

蔬菜與米被賣到區域的一些老師,辦事員,與到一家煮月子餐的餐廳。

一家附的近幼稚園運載。

爲了減少塑膠垃圾,劉家能會用生物可分解袋包裝蔬菜,然後買家每次送還10個幹警袋子,劉家能要免費送給他一袋蔬菜。米是用織品袋子包裝,可以再使用很多次。

更多的生態農業,我們下次分享!

減少塑膠可以用生物可分解袋。須要先栽培作物。雖然它們的綜合環境影響比塑膠袋不一定好(因爲須要先栽培作物製作),它們還是會終於全部分解,不會留下有毒化學物。最好還是盡量再用。
米的可再用製品袋子。 (照片 : 蟹蟹米農場)
方便與簡單得快育苗的工具!
蟹蟹米農場會自己育苗,這樣栽培的過程可以全部監督。 (照片 : 蟹蟹米農場)


註 :

(1) 生物炭 (英文:biochar = biological charcoal) 就是從什麽生物質製作的炭,平常會用農業廢棄物 (在蟹蟹米使用稻殼),然後會當土壤改良物質。
的確,生物炭會提高土壤的保持濕度與保持營養能量,也會幫助微生物繁殖。它應該也是一個好辦法把碳穩穩定定地存在土裏。(返回內文)

作者: Yali

我是亞歷,法國農藝碩士,也有在台灣留學。我對於農業,園藝,植物學,昆蟲與生態都很感興趣。我建立了這個網站爲了分享對於農業的概念,經驗,創造,與研究,總是用生態農業的看法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