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趟旅行

綠肥在台灣
2019 11月 28號

11月底的涼風中,我終於騎上腳踏車(謝謝新竹縣一個很好的農友借給我一輛那麽好的腳踏車!)準備好環島。

我的坐騎,爲了旅行准備好了。

第一趟旅行從人口稠密的新竹市騎到人口稠密的桃園市,終點就是中壢。我的路綫就經過台灣北部的剩下重要農業區之一。

背景:桃園高鐵站附近的中壢區,發展得很快。前景:鑲嵌的水田與荒地。

米在這個季節平常已經被採收,水田裏也沒水了。不過,空著的田我大概沒有看過。的確,台灣很多的農業部門已開始推廣使用綠肥。那綠肥是什麽?它們是一些作物,農民種了之後,讓它長大,然後不會採收… 很多人會説,很浪費,對不對!
但是這在台灣的水田還滿常見的。冬天米不會長,因爲天氣太冷(北台灣)或者太乾(南台灣)。一些農民會種一些比較適合該季節的經濟作物,比如説高麗菜、馬鈴薯、還有觀賞用的花。但是對於很多種米的農民,這樣多樣化的種植很不容易,所以種植綠肥就不會跟經濟作物競爭。

11月中在舊的水田裏種下馬鈴薯 (Solanum tuberosum)

綠肥的好處在於土壤不會光禿禿, 法國的農學家 Konrad Schreiber 説過:”裸露的土壤就是死掉的土壤” (“Bare soil is dead soil !”)。
的確,植物的覆蓋有以下的效果:

  • 捕捉陽光,透過光合作用在生物質與土壤裏儲存碳。
  • 促進營養的循環:綠肥生長會吸收它所需要的營養,分解之後才回到土壤裏,讓下一個作物可以吸收。對於氮這個養分,很容易被雨沖掉,但是如果它被綠肥吸收就不會去污染溪水與地下水。
  • 透過提供微生物與大型生物“食宿”,也就是食物與棲地,促進土壤生物活性。這個“食宿”是藉由累積土壤表面的有機覆蓋(枯葉與枯枝層),以及從根系( 1)所形成。而這個作用也伴隨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與土壤結構的改善(孔隙度等等)。爲了土壤健康,這些條件都是必要。
  • 比裸地可以支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,也是因爲提供“食宿”。大家可以想到的就是綠肥田開花的時候,很多傳粉昆蟲都會來吃花蜜與花粉。
  • 控制雜草的生長,由間接競爭(空間,陽光,水,營養)與/或直接競爭(相剋作用 ( 2))

可以當綠肥的植物有無數種,其中也有很多雜草。但是要選擇得好,需要考慮很多因素:氣候、季節、土壤種類、上一個與下一個要種的作物、綠肥可以生長的期間多長、綠肥種子價錢、種下一個作物之前綠肥怎麽處理…
比如説,豆科植物可以透過根系與細菌的共生,從空氣固氮。因此,用豆科植物當綠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氮含量,對於栽培喜歡肥沃土壤的植物會有幫助,特別是用有機農法的話,因爲不能使用化肥

爲了種下一個作物,需要先處理綠肥。視情況,農民可以把綠肥壓扁(用滾子)、割下、破碎、直接翻埋在田裏,或者噴除草劑。在台灣,米農平常比較喜歡不會長太大的綠肥,可以直接翻埋在田裏。翻田的時候綠肥還很綠、氮含量比較高,也因此分解比較快。如此一來,米農可以直接開始整田成水田。

這種使用綠肥的方式會減少以上提到的好處。例如,把嫩綠的綠肥翻埋田裏只會提高一點土壤有機質含量而已,還有會很短暫,因爲這些有機質會很快分解。此外,爲了建立水田平常會翻土很多次,也會完全淹水,把土壤結構與生物活性的改善完全抵銷掉。

我在水田最常看到這兩種植物作為綠肥 :

  • 大波斯菊, Cosmos bipinnatus,觀賞與產蜜的菊科植物,在法國花園很常見,但不會當綠肥,
  • 太陽麻(菽麻), Crotalaria juncea, 熱帶豆科植物,生長速度很快,但在台灣的“冬天”栽培時就不會長很高。

  • Cosmos bipinnatus
    Crotalaria juncea

    台灣另外常見的綠肥也有:油菜類的植物,特別芥菜 Brassica juncea,它吸收硝酸鹽的作用很強,產蜜的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,田菁 Sesbania cannabina(很像太陽麻的豆科植物)…

    平常種綠肥會用單一栽培,不過也可以把很多種植物種混合,得到更大的益處。這種方式在保護性農業(conservation agriculture),再生農業(regenerative agriculture),與樸門農藝(permaculture)比較常見,但是這個主題很廣,需要另外的文章完整說明!

    不管什麽氣候,綠肥都可以成為維持健康土壤的厲害工具。雖然有一些情況下,種植綠肥滿複雜,但是每一個農民都應該考慮使用。

    更多的生態農業,我們下次分享!

    大波斯菊田
    太陽麻田


    註 :

    (1) 由根際沉積,就是植物生長時,細根與根毛會逐漸死掉留土壤裏,還有根分泌物,從根的末端分泌的分子(大部分是多糖類),作用多樣。 (返回內文)

    (2) 相剋作用是植物會由釋放一些分子影響(平常是有害的影響)它周圍的另外植物的發芽,生長,與存活。 (返回內文)

    作者: Yali

    我是亞歷,法國農藝碩士,也有在台灣留學。我對於農業,園藝,植物學,昆蟲與生態都很感興趣。我建立了這個網站爲了分享對於農業的概念,經驗,創造,與研究,總是用生態農業的看法。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